丨 !important
文|金科
丨 !important制图|何伟
丨 !important编辑|刘勇登
Momentum Commerce近期发布的一份行业报告指出,自2024年底以来,由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创作或优化的亚马逊Listing(包括标题、五点描述、A+内容甚至产品图片)数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
AIGC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入侵”亚马逊的每一个角落。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变革,一方面为卖家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业内对于内容同质化、信息真实性乃至消费者信任度下降的深层忧虑。
对于一个亚马逊运营人员来说,过去最耗费心力的工作之一,莫过于撰写一条能够精准吸引消费者、并符合亚马逊A9算法偏好的Listing。而现在,借助各类AI工具,这项工作可能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这无疑是一场波及所有卖家的“效率革命”。
AIGC:降本增效的“万能钥匙”?
AIGC工具对亚马逊运营的赋能是显而易见的,它几乎渗透到了Listing创作的每一个环节:
- 关键词研究与标题生成:AI可以快速分析海量的市场数据和竞品Listing,提炼出高流量、高转化的关键词,并自动组合成符合语法和平台规范的标题。
- 五点描述与A+内容创作:通过输入核心卖点和产品参数,AI能够迅速生成结构清晰、富有说服力的文案,甚至还能根据品牌调性调整语言风格。
- 场景图与生活方式图生成:对于缺乏专业摄影资源的卖家,AI的文生图功能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只需简单的文字描述,就能生成看似专业的产品使用场景图。
- 评论分析与问答回复:AI可以快速归纳海量评论中的用户痛点和好评点,并能自动生成对买家提问的专业回复。
对于中小卖家,尤其是跨境卖家而言,AIGC的价值尤为突出。它极大地降低了专业文案和设计的门槛,让一个不懂英语的小团队,也能快速地产出看起来“像模像样”的Listing,从而加速了产品的上架和测试流程。从这个角度看,AIGC确实是一把降本增效的“万能钥匙”。
硬币的另一面:正在酝酿的“信任危机”
然而,当所有人都在使用同一把“万能钥匙”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报告指出,AIGC的滥用正在带来几个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内容的“同质化”与“塑料感”。由于大多数AI工具的训练数据和生成逻辑相似,导致产出的Listing文案风格、结构甚至用词都趋于雷同。消费者在浏览商品时,会发现许多产品都在用相似的口吻讲述着相似的故事,这种千篇一律的“AI腔”不仅让产品失去了独特性,也让消费者感到乏味和不真诚。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信息的“夸大”与“失真”。为了追求更高的转化率,一些卖家会引导AI生成过度美化的描述,甚至是一些产品本身并不具备的功能点。而AI生成的场景图,虽然精美,但可能与产品的实际尺寸、颜色或质感存在偏差。当消费者收到的实物与Listing上的“完美呈现”存在巨大落差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差评、退货,以及对整个平台信任度的侵蚀。
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消费者已经开始对那些看起来“过于完美”的Listing产生警惕。当效率的提升是以牺牲真实性和独特性为代价时,这场“效率革命”或许正在为一场“信任危机”埋下伏笔。
从“AI生成”到“AI辅助”:人的价值回归
这场由AIGC引发的变革,正迫使行业重新思考内容创作的本质。未来的趋势,可能不是让AI完全取代人,而是实现人与AI的协同创作,即从“AI生成”回归到“AI辅助”。
AI的强项在于处理结构化信息和数据分析,它可以成为运营人员强大的“副驾驶”。例如,用AI进行初步的关键词研究和文案框架搭建,然后由经验丰富的运营人员,结合自己对产品的深度理解和对目标消费者的洞察,进行深度的二次创作和优化,注入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品牌声音。
对于一个有远见的品牌卖家来说,他的目标不应是让自己的Listing看起来像“AI写的”,而恰恰是要在AI的辅助下,让自己的内容更具“人味儿”。他可以利用Sorftime Smart 1这样的特化AI工具,让AI先完成对市场结构、用户痛点的量化分析报告,然后自己基于这些精准的洞察,去策划能真正打动人心的图片、视频和文案。
最终,技术本身是中立的。AIGC究竟是开启一个高效的新时代,还是带来一场信任的危机,其关键变量,在于使用它的人。在亚马逊这个日益拥挤的赛道上,真正能够建立壁垒的,或许永远不是更快的工具,而是更深的思考和更真诚的表达。
Sorftime洞察
AIGC提升效率,但也易造成内容同质化。卖家可使用Sorftime的独家AI功能 Sorftime Smart 1,它基于精准的亚马逊数据进行特化训练,能一键生成对用户痛点的深度分析报告。运营者应利用这份报告作为创作的“导航”,而非直接使用通用AI生成文案,将AI的洞察与人的创造力结合,才能打造出既高效又独特的差异化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