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IT服务圈儿(ITcircle1024)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jb_quaner甲骨文公司在2025年9月进行了大规模全球裁员,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其中MySQL核心开发团队受到明显冲击。
根据公开信息,9月11日左右,约70名MySQL核心团队成员被解雇,包括长期负责MySQL性能优化、功能开发和社区支持的工程师。
MySQL之父Michael Widenius在社交平台上回应说,虽然对甲骨文的动作“早有预感”,但真正发生还是感到“非常难过”。
他提到,自2010年甲骨文收购Sun Microsystems并接手MySQL以来,团队一直面临资源收缩和战略调整的压力。
这不是甲骨文第一次因为商业策略调整而引发开源社区担忧。
早在2010年收购Sun时,就有人担心MySQL会被“边缘化”甚至“慢慢闭源”。
当时,Widenius带领一批核心开发者离开,创建了完全兼容且开源承诺更坚定的MariaDB。
这一次,历史似乎再度上演。
一位不愿具名的前MySQL工程师透露,甲骨文正在把更多资源转向Heatwave——其云原生分析型数据库产品,并大力投入AI功能研发。
这与近两年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码AI的趋势一致,但从开源共同体的角度看,MySQL社区版很可能被逐步“放养”。
知名数据库专家、Percona创始人Peter Zaitsev也指出,这次裁员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甲骨文整体战略转向的信号。
他表示,虽然MySQL短期内仍会继续维护和更新,但长期来看,创新功能、性能优化和社区支持力度可能会大幅减弱。
MySQL作为LAMP技术栈中最核心的数据库组件之一,曾支撑了早期Twitter、Facebook等众多互联网公司的爆发式增长。
即便在今天,它仍然是全球最流行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尤其在中大型互联网业务和传统企业中广泛应用。
不少程序员还记得十年前Oracle收购Sun时那场声势浩大的“MySQL保卫战”。
包括Richard Stallman在内多位开源领袖公开反对这笔收购,担心MySQL落入以商业软件见长的甲骨文手中后会逐渐失去活力。
虽然后来欧盟有条件批准了收购,但要求甲骨文继续保证MySQL的开源和持续开发——现在看来,这些承诺正变得模糊。
类似的故事在科技行业并不少见。
比如IBM收购Red Hat后,也曾调整其开源策略,部分项目进展放缓;微软收购GitHub后,尽管一再承诺保持开放,但不少开发者仍对商业化动作保持警惕。
巨头的每一次收购和裁员,都不只是商业新闻,更是影响整个技术生态的信号。
对广大开发者来说,MySQL如果逐渐“失宠”,直接关系到现有项目的维护和新方案的选择。
好在MySQL有良好的开源基础和广泛的市场应用,即便甲骨文减少投入,社区和第三方公司(如Percona、MariaDB公司等)也会继续提供支持。
MariaDB作为最知名的MySQL分支,已经在很多场景中成为无缝替代的选择,包括兼容性、性能增强和对云原生架构的更好支持。
这次裁员,不只关乎一家公司的战略调整,更再次提醒我们:在巨头主导的开源世界,项目的命运往往不掌握在社区手中,而是资本和商业利益。
如果连MySQL这样的标志性项目都可能面临资源撤离,那其他中小型开源项目的可持续性又该如何保证?
技术的世界没有永恒不变的产品,但开源的精神在于协作和可持续。
或许,这次事件也是一个契机,让更多人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单一厂商,而应拥抱真正由社区驱动、多供应商支持的开源生态。
另外,根据网络上流传出来的Oracle内部人士消息,赔偿金有时候是N+1有时候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