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或者说分布式账簿技术(DLT)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也可以说是一种革命性技术(规模不亚于互联网)。
因为区块链是比特币背后的技术,人们经常将这两者相提并论,但实际上,区块链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有着激动人心的庞大潜能,它能大幅节省商业成本,大大提升各行各业及生活层面的效率。
但要理解这项改变世界的技术,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何为区块链,它从哪儿来,是如何运作的(相信我,没有你想的那么晦涩),以及它在现实世界里的潜在用途。
有人将区块链的潜在意义与互联网相提并论;互联网彻底改变了全球的信息传播方式,区块链则有望彻底改变全球的价值转移方式。
简单来说,通过区块链,两方之间可以快捷地转移价值,无需第三方授权,比如银行或金融机构。
举例来说,当你给朋友转账10英镑,往往需要一个第三方(你的银行)来授权这笔交易。这是为了确保一方面那笔钱抵达了你朋友的银行账户,另一方面它确实离开了你的银行账户。而区块链抹除了第三方存在的必要,因为这里的验证过程是自动的。
尽管被炒得天花乱坠,人们似乎仍然不太放心,我想除了因为它是一种未知的新鲜事物以外,也因为它宣称不受人为错误的影响。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权力分散到了整个网络上,如此一来,用户基本就要对这项技术本身投以百分百的信任,而对于这一点,许多人和机构还没有准备好。
了解了这一点,下面就来说一说背景知识:区块链从哪儿来,为什么来。
区块链的兴起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结果。
一些前沿的计算机开发人员试图开发出有别于现有全球银行体系的新的流程,在现有体系中,信任一向是中心化的,而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这种信任已经荡然无存。
结果就是中本聪在网上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比特币:一种P2P的电子现金系统》,介绍了一种新的P2P支付系统,它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有别于传统银行系统的选择,按照白皮书中的说法,“一种无需依赖于信任的电子转账系统。”当当当当!区块链登场了。
这种新的P2P系统非常大胆、激进,而且是反体制的,因为它提出要实现信任的去中心化(与银行的单点信任、单点故障背道而驰)。简单来说,它的想法是网络中没有一个单一参与方掌握控制权;权力平等分散在整个网络中。
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如白皮书中所说,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一种纳入了竞争机制和风险/奖励流程(即挖矿)的复杂的算法。
如此一来,用户就获得了一种有意义的、伴随真实价值的动力,因而愿意维持光明正大的玩法。这里的奖励就是一种被称为比特币的代币——你大概有所耳闻!
矿工激增,他们被视为保持比特币区块链生态系统“粘性”的至关重要的组成,过去几年来,也正是这一流程部分影响了比特币的价格走势。
原因在于,比特币不同于传统法币,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除非对协议进行重大修改,否则无法凭空铸造比特币,来控制资金流,流通的比特币上限只有2100万枚,而截止今年1月,已经开采了1670万枚。
“那它是怎么运作的呢?”我听见你问了。
首先,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我们可以把每一次交易比作一块拼图,然后把它放在一大片拼图中间,这些拼图都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
在区块链中,每一次交易(即拼图块)都包含着关于交易的重要的数字化信息,包括日期、时间、交易各方、交易金额或价值(我们必须明白,并非所有交易都是关于货币的,但为了方便起见,我会沿用这一说法)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说为交易赋予了一个数字身份,有点类似于收据。
网络上的每一个计算机节点都拥有、也能看到区块链(拼图)的完整拷贝,而所有交易(拼图块)都要经过区块链中其他参与方的验证,才能达成共识。
换句话说,拼图上的每一块拼图都要严丝合缝地拼接起来。
回头来看上文那个给朋友打10英镑的例子。
构成每个区块的各种信息体最终会拼接起来以验证交易,换句话说,它们将共同验证所提供的信息,包括转账金额与时间,藉此确认那笔钱首先离开了你的账户,随后进入了你朋友的账户,以及其他相关的数据信息。
这项技术经过特殊设计,一旦过程中出现欺诈或腐败(比如你朋友虽然收到了钱,但区块链中没有钱离开你账户的证据),就无法达成共识,系统则会拒绝将交易纳入区块链中。
这项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区块链上的所有内容都不可更改和编辑:它是不可篡改的。
这一点意味着,一旦数据登记在了区块链上,它就加入了时间戳,成为了一项永久记录。由此带来的一个优势是,我们不再需要对复杂的技术交易进行多级的人工检查。当然,如果你在转账时多写了一个零,你可以在区块链中纠正这次转账,但区块链中将永久保留原始的转账记录。
眼下,虽然比特币本身非常火热(特别是过去一年里经历了价格的大幅波动),有很多评论者(包括我自己)都认为,区块链的价值和潜能远远超出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范畴。
这一点要归功于此项技术带给世界的许多正面特性和益处。
比如:减少运营成本,减少风险,提升速度(得益于与该技术相关的自动化),交易流程会变得更快、更通畅,而且几乎能消除一切人为错误,这一点很重要。另外,与合规、监管以及企业管理相关的高昂成本将显著降低,同样会显著降低的还有风险管理成本。
抵御欺诈——哪怕它无法彻底消灭欺诈和身份盗窃行为,也八九不离十了。许多黑客都试过,但很少有黑客成功攻入比特币区块链的网络。黑客要想在同一时间攻入全球网络中每一个计算机节点上的安全系统,需要耗费无限多的电力和耐心。虽说我们不应把话说得太满,但真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
透明,以及透明带来的信任的提升——得益于它在整个网络上分享信息的原始设计,区块链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此前难以想象的交易透明度。区块链(如其最初设想的一样)为交易的世界重新引入了信任——在如今这个假新闻肆虐的时代,信任已是稀缺之物。
以上这些只是区块链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优势,它们从概念上看都无话可说,但企业和个人到底该如何最好地利用区块链呢——除了享受比特币的暴涨暴跌以外?
最明显的用途包括前文简要提及的银行业务。
鉴于区块链有望提升效率,大大削减交易和基础设施成本,银行业也成为了首个评估区块链的行业之一。
据预测,银行业在英国合规方面大概要花掉近5亿英镑。区块链则有望让这笔花销减少逾10%。
但除此之外,区块链也能促成另外一些激动人心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提升投票效率,追踪全球医疗产品流向以减少假药流通,存储全体国民的医疗数据,零风险的保险索赔流程,跨境支付,帮助克服破产的智能合约,利用物联网的节能产品,贵金属的追踪与交易,等等等等。
举一个家门口的例子,马恩岛去年批准了一项基于区块链的彩票业务,开了全球的先河。
和许多全球数字业务一样,彩票业务也容易遭遇欺诈。而基于区块链的彩票业务能创造出一种名为“可证明的公平游戏方式”(provable fair gaming)的环境,以抵御欺诈。这项技术进步能化解一些长久的担忧,比如“这个彩票是骗局还是真的?”或者“这些资金真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会用于慈善目的吗?”群众的力量以及区块链带来的透明度可同时化解这两个问题,将欺诈的风险降至最低。
在基于区块链的彩票业务中,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用在彩票销售、中奖流程以及奖金支付上面。这种完全透明的体系提供一种自主的、自动化的、不受人操控的流程。
正是基于这一技术突破,马恩岛批准了全球首个完全合规的区块链彩票业务。此举显示出,马恩岛在致力于理解这一独特技术的同时,也在毫不松懈地保障岛上的博彩业与犯罪行为绝缘,保护年轻人及弱势群体,保障公平服务以及参与者获得真实的奖金。
放眼未来,区块链技术应该会继续演化、走向成熟.如互联网一样,我们大概会见证一些体量类似于Facebook、苹果(Apple)、Netflix和谷歌(Google)的区块链科技巨头的崛起。又或者,基于其去中心化的本质,未来将不会有任何个人或企业占领市场?我们走着瞧吧。